一文搞懂“姜”家族

部分药店同仁在抓方的时候,遇到“姜”家族,心里肯定多少有点犯嘀咕。都是姜,为什么有的方子用生姜、有的用干姜、有的用炮姜、有的用炮姜碳、有的用高良姜?

下面笔者把“姜”家族梳理一下,希望对各位药店同仁有所帮助。

01 生姜

图片

来源: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别名:姜根、大肉姜、鲜生姜、姜皮、百辣云。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和、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风寒或咳嗽,以及风寒感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等症。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腹痛、泄泻、肺寒咳嗽,痰饮、喘咳以及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头痛、肢体疼痛等。还可用于面部褐斑、斑秃、解药物和食物中毒、风寒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性肠梗阻、急性睾丸炎、血吸虫病等。

禁忌:阴虚内热和热盛者不宜。

02 干姜

图片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关于干姜的来源现代争议较多,古法炮制的干姜是来自母姜,由于母姜的产量比较低,产量有限,实际上很难成为药用干姜的主要来源,临床上大量使用的药用干姜,其实大多数来源于药用生姜直接晒干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生姜晒干或经过低温干燥后都可以作为药用干姜使用,其姜辣素含量必须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才能入药。)

别名:白干姜、白姜、干生姜、淡姜、均姜、药姜。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主治脱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咳喘、寒湿痹痛等症。常配附子用于少阴病、亡阳厥逆证,以及脾胃阳虚、阴寒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血淤不通的胸痹、心痛;下焦寒湿阻滞的肾著证;寒邪偏胜的痛痹证;因寒和湿浊所致的咳嗽、气喘证。尚用于蛔厥、水肿、大便脓血、寒积便秘等病症。临床上常配伍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月经后期腹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合并休克、蛔虫性肠梗阻等。

禁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儿童慎用。

03 炮姜

图片

来源:本品为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取干姜,照炒法用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而来。

别名:黑姜。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脾、肝经。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用于虚寒性出血证,以及虚寒性的腹中冷痛、呕吐、泄泻和产后恶露不尽等。

禁忌:阴虚内热及血热妄行者不宜用。孕妇慎用。儿童慎用。血热出血不宜用。

04 炮姜碳

图片

来源:本品为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为干姜炒碳形成的炮制品。

别名:均姜、白姜、姜炭。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经止血,温脾止泻。

主治:主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等。

禁忌: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服。

05 高良姜

图片

来源: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别名:海良姜、良姜、蛮姜、膏良姜、小良姜、佛手根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脾经。

功效: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呃逆、泄泻等。现代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见有胃部疼痛者,尚用于心绞痛。

禁忌:阴虚有热者忌服。大剂量可致胃脘部灼热不适等。故不宜超量使用,胃热呕吐、伤暑霍乱、火热泄泻、心虚作痛者均忌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06 总结

(1)从来源上区分:生姜、干姜、炮姜、炮姜炭基本属于同一原材料,只是因加工不同产生的不同产品。后产品是在前产品上加工而成,生姜晒干变成干姜;干姜炮制变成炮姜与姜炭。而高良姜是属于植物姜科高良姜科。

(2)从功效上区分:生姜走而不守,温中而解表,所以发汗解表选用生姜;干姜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所以祛痰、温中、回阳选用干姜;炮姜守而不走,所以温中止痛、止泻选用炮姜;姜炭守而不走,所以温经止血选用炮姜炭;高良姜温中散寒,所以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用高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