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意别人说了什么,保持有益的钝感,守护心情愉快

1.jpg

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也要听完马上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渡边淳一《钝感力》

钝感对于自然选择真是一个讽刺,对环境的敏感是生物在生存进化中累积的优势,没想到在人这里敏感反而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劣势。

一个大大的劣势。

我们的内心是否丰富的,正如自然之中生物的多样性,多样造就了丰富性,但也因此让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些许轻微的变动,也会给平衡带来影响。

人的内心犹如脆弱的生态,敏感的人就像是一个多彩的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外来的扰动。

《钝感力》所指的钝感的人,是在应对人际关系时才体现出的高度钝化。

2.jpg

渡边淳一举了医学院医生的例子,他所认识的一个朋友,年轻时便作为教授的首席助手,在手术过程中总遭遇教授习惯性的斥责,旁人避之不及,而这位朋友总是点头称是,手术完成后便能与同事谈笑风生。

渡边淳一对此大为不解,认为即便是大肚之人也需要时间消化负面情绪,这位首席助手却总能安之若素,实在不同一般。

更厉害的是,这位朋友因为总能在近处观察学习教授的手术,技术进步最快,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了医院手术水平最高的医生之一。

可见书中所推崇的钝感,并不是对生活任何事物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那位朋友虽然对教授无端呵斥无动于衷,但却对专业技术孜孜以求。

说明这种钝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不影响一个人内心继续保有丰富多彩。

钝感上是指人际交往的防御手段,大体无疑了。

3.jpg

渡边淳一后来回味他的这位朋友,恍然悟出:与其说他是用了办法免疫上司的苛责,倒不如说这位朋友是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说的话。

钝感的极致,莫过于此。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但并不是全然让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无感,这一点是我重读《钝感力》的新体会。

然而关于“钝感”,究竟是天生如此,还是可以后天习得,这有赖于我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和感悟,人终有不同,不可一味强求。

稚夏心语
发布于 2022-10-01 18:30:35
关于
频道:
心理0
推荐
地域:
全国
标签:
情感
民生
钝感
朋友
教授
渡边淳一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