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养好胃肠道,9种习惯少不了

胃肠病不仅导致人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胀气、腹泻便秘等各种不适,还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人体免疫力。

如果长期不愈,还会诱发众多疾病,如胃炎、肠炎、溃疡病、肠梗阻,甚至癌症(目前发病最多的十种癌症,消化道癌症就占了五种)。

胃肠病多是由于我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引发的,那么,哪些饮食习惯可以助力我们提升胃肠功能呢?

少食多餐

即适当减少三餐的进食量,并在两餐之间适量加餐。少食多餐能减轻胃肠的负担,让身体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吸收食物,排出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的轻松、通畅。此外,中间加餐还能振奋精神,缓解压力,保持饱腹感。

定时定量

饮食不能定时定量,使肠胃过于饥饿或饱胀,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炎或胃溃疡。因此,饮食宜定时定量,养成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

食物多样是均衡饮食的基本原则,饮食组成中的食物种类和比例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体的营养和健康需求。遵循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的饮食原则,有利于胃肠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能有效提升胃肠功能。

烹调方式

经油炸、煎、烤的食物中油脂含量高,不易消化、吸收,且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可对人体造成危害。而采用蒸、煮、炖、焖等烹调方式,不仅能最大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易于被肠胃消化、吸收。

进餐顺序

正确的进餐顺序是,先喝点汤,然后再吃蔬菜、肉类、主食,半个小时后再吃水果。饭前少量饮汤,能促进整个消化器官活跃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够的消化液,为消化食物做好准备(记住,是少量哦,因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饭前不宜喝太多的汤)。补水也应在饭前进行也是同样的道理,饭后饮水会稀释胃液,不仅不利于人体吸收营养,还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

人在空腹时,食欲旺盛,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很容易过量,因此吃饭时先摄入适量的蔬菜,可减少主食和脂肪的摄入,并延缓其消化速度。饭后不宜立即食用水果,以免阻碍食物的消化过程。

细嚼慢咽

吃饭时细嚼慢咽,能使食物磨得更碎,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可减轻胃肠负担。此外,在细嚼慢咽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味蕾能得到刺激,能更好地品味到食物的美味。

心情愉悦时,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反,如果进餐时情绪不佳,可抑制消化腺分泌,减缓消化道的蠕动,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因此进餐时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提升胃肠功能(所以可不能把吃饭的时间当成开批斗会的时间啊)。

饭后休息

饭后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大量的血液给胃提供动力来消化食物。若饭后立即活动,身体里的血液就会运送到四肢,导致胃肠的供血量相应减少,不能使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因此,餐后应休息一会儿,让胃肠能充分消化、吸收食物。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还能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改善肠胃功能。寻找和培养自己有兴趣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但要注意,不宜空腹运动,也不宜饭后立即运动。

参考文献:

【1】吴桐等.胃肠力:促消化、易吸收、不便秘.电子工业出版社.

养生调理家
发布于 2022-07-23 10:33:34
关于
频道:
推荐
养生
地域:
全国
标签:
空腹运动
消化不良
营养物质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