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养生 “肠”健康

秋风过耳、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肠胃易着凉受寒。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对健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日常维护肠道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换季时节更要细心呵护,以防肠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生活。今天小布连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马师洋医生,一起听听他的专业建议吧!

本期节目参与话题专家:

马师洋 西安交大二附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秋季肠道容易“闹脾气”

秋养生应从“肠”计议

秋风过耳、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肠胃易着凉受寒。如未重视饮食卫生,稍不留意胃肠就会“闹脾气”!因此,日常维护肠道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换季时节更要细心呵护,在此,西安交大二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师洋向您科普秋季养生从“肠”计议的一些健康妙招来。

秋季最易受伤是肠道

据马师洋讲,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所以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冷空气来袭,人着凉后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泻。

另外,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容易导致肠道内水分不足。水分被肠道吸收,排泄物就会失去水这个润滑剂,堆积于体内,从而导致便秘。天气变冷,如果为了抗寒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从而导致肠道负担加重,诱发功能紊乱,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

还有,秋天会遇到季节性情绪失调,国外常把它称为“冬季忧郁症”,通常发生于秋季末和冬季的一种感情或情绪的失调症状。大多数患者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有良好的健康状态,但在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的季节会有忧郁的表现。那么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状态会通过脑肠轴直接干扰胃肠道运动。由此导致的常见病包括:便秘、消化不良、阑尾炎、急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息肉、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痔疮、大肠恶性肿瘤。

这些人群最应关注肠道健康

据马师洋介绍,《2018国人肠道健康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 90%的人群自评存在肠道问题,主要集中在腹泻和便秘,腹泻比例为48.7%,便秘为47.6%。哪些人群更容易被肠道问题盯上呢?

儿童:

都知道儿童容易积食,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导致腹泻。致病菌还会使肠道菌群失衡,进一步加重腹泻。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期,如果肠道有问题,会导致营养物质无法充分吸收,即使营养摄入足够,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日后的发育生长。

老人: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会减少,有害菌的数量会增加,菌群稳定打破后,抵御有害细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感染。加之经常服用抗生素,老人的胃肠道比年轻人更容易感染细菌。因此,老人患消化性胃溃疡、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痔疮和便秘等肠道疾病的风险更大。

孕妇:

怀孕后,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升高,胃酸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弱,加上胎儿逐渐增大,膨胀的子宫压迫小肠,因此比较容易发生便秘。有些孕妇总是担心排便会引起宫缩,不敢用力,这也是便秘产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孕妇便秘也与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失衡、睡眠质量问题等因素有关。

不运动的白领: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已经是办公室白领的日常写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打破肠道规律,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一步加重功能紊乱。而久坐导致的胃肠蠕动缓慢,使身体不能及时将毒素排出,引发便秘等问题。

“多粗少细”呵护肠胃

马师洋表示:肠道是人体的“保护伞”,日常生活中想要肠道保持健康,除了适量运动、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您还需注意:



一、多吃粗粮、坚果。吃全谷物(指全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如荞麦、红豆、瓜子等)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在肠道内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促进“有益菌”繁殖。

二、吃饭吃到七分饱抑制有害菌。每顿饭都吃七分饱,即刚刚感到不饿即可,不要吃到撑。少吃高脂肪食物与红肉,因为过高摄入会让有害菌大量滋生,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憩室与息肉风险。

三、补充益生元或益生菌。补充益生元或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的有效途径,例如乳酸菌饮料、或者常用的益生菌是补充益生菌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如果是肠道敏感人群,要低FODMAP饮食。低FODMAP饮食是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在国内,很多人称呼为“低发漫饮食”。

低FODMAP饮食是一种简单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这类饮食包括很难直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比其他食物长,并干扰水分的吸收,会由肠道细菌发酵,引起你非常熟悉的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和胀气。在过去的十年里,低FODMAP饮食法被认为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饮食疗法,75%的患者可以得到缓解。

西安发布
发布于 2022-09-13 08:35:43
关于
频道:
推荐
养生
地域:
全国
标签:
肠道
健康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