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负责贮存和浓缩从肝脏分泌出的胆汁
可以说是最能“吃苦”的器官
但如果不当心
沉默的它也会闹脾气
长期不吃早餐,腹部疼痛难忍
医院一查竟是胆囊癌
今年32岁的陈先生,是一名“程序猿”,研究生毕业入职国内知名大企业已经5年了。自从工作后,他就变得忙不开交,晚上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所以他每天早上宁愿多睡一段时间,也不愿意花时间吃早餐。
大约在半年前,陈先生开始肚子胀,胃口变差,总觉得说不出的难受,最近1个月右上腹隐隐作痛,开始他还能忍,但后来疼痛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无论怎样卧床休息,也无发消除痛感,甚至还出现了呕出的情况,妻子见状,赶紧逼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胆囊癌。
医生了解陈先生的病史后,发现这很可能和他不吃早餐有关。这句话让陈先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吃早餐最多也就是得胃病,这和胆囊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不吃早餐者大有人在。中疾控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行为》显示,我国居民中有53.9%没时间吃早餐,其中有2%的人从来不吃早餐。到了周末,不吃早餐的比例更是增加到了70.3%,从不吃的早餐的比例增加到了11.35%。
长期不吃早餐,小心“饿”出一身病!
01
易患胆结石
胆汁在睡眠状态下会在胆囊内储存,此时的胆汁浓度很高,没有及时摄入早餐将胆汁排出,很容易引起胆盐结晶析出,时间长了会诱发结石出现。
02
容易长胖
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发胖,因为不吃早餐会让身体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下,身体会误认为处于缺乏食物的“饥荒”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吸收能力会增加,午餐和晚餐内的营养成分身体完全不舍得浪费,很容易转换成脂肪储存在体内。
03
易患胃病
人在睡眠状态下胃部仍会分泌胃酸,早上醒来后,没有及时吃东西中和胃酸,很容易导致胃粘膜受到刺激,诱发胃肠道不适,长久以往可能演变成胃病。
04
易引起血糖波动
不吃早餐会让中午和晚上的食欲增加,这样一来容易摄入过量的食物,在餐后会导致血糖飙升。时间长了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受损,增加身体的炎症反应,甚至会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
05
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韩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导致高血压风险增加36.6%;日本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吃早餐可降低脑卒中、脑出血的风险。相较于不吃早餐的人群,吃早餐会让脑卒中风险下降18%、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36%。《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不吃早餐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相关,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动脉血栓生成等。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87%、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19%。
06
降低认知能力
葡萄糖是大脑供能的营养物质,长期不吃早餐会引起血糖水平不稳,大脑供能不足,长此以往易导致记忆力、学习能力下降,时间长了会让大脑功能受损。
研究发现:吃错早餐没营养还伤身
不吃早餐危害大,但吃错早餐同样会给血管添堵,3种早餐或会加速血管硬化,尽早撤下餐桌。
油炸类食物
油条、煎饼一类的油炸食物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且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都很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身体肥胖,还会增加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腌菜类食物
很多人早上都习惯吃一碗白粥加咸菜,但腌制类食物都是高盐的,大量食用会导致身体盐分摄入超标,会增加高血压、癌症的发生风险,对健康不利。
糕点、饼干
一些上班族为了赶时间上班,很多时候随便吃一点零食、饼干或糕点应付早餐,但大部分的糕点、饼干都营养成分单一,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脂肪,且糖分、盐分、油脂的含量很高,长期摄入很容易导致身体肥胖。
什么样的早餐习惯值得借鉴?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上海地区的平均寿命为83.18岁,而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平均寿命为男性81.56岁、女性87.71岁。上海人均寿命居全国首位,马上要赶上全球平均寿命第一的日本。这或许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上海的几个早餐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01
以粗粮为主
上海人的早餐多为杂粮面包、水果蔬菜,长期如此会显著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摄入,可帮助提高代谢、消化能力,对于促进长寿有好处。
02
喝奶或豆浆
奶和豆浆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成分,可帮助让膳食均衡,对于通过身体的免疫力很有帮助。
03
少油少盐
上海菜很少用酱油,烹饪讲究少油、少盐,尽可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更喜欢蒸菜。这样做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
一日三餐对于健康而言都很重要
不爱吃早餐的人
一定要尽早改掉这个习惯
别等到身体出问题
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