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亢,请学会这张方子!补气、养阴、化痰浊,简单易懂

1.jpg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小文

,我来和你聊聊,中医关于甲亢的治疗。

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

我说完,你看完,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2岁,医案记载姓黄。

此人由于家庭的问题,长期忧虑不快。

后来,她逐渐发现自己颈部开始肿大,眼睛往前突。同时,动不动就心悸、爱出汗,身体比以前消瘦不少。

后来,她专门到医院做检查,结果确诊为甲亢。

怎么办?思来想去,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数,舌红少苔,舌边有齿痕。细问得知,患者现在手颤,特别爱出汗,气短,心悸,时感烦躁。

2.jpg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9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浙贝9克,橘红10克,法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昆布12克,夏枯草9克,煅牡蛎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30剂以后,颈部的肿大明显缩小,心悸烦躁之感,也大大减轻。

再后来,患者专门到医院做了复查,发现甲亢这个事儿,已经没了。而且,患者接受了四年的随访,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8年的《北京中医》上。

现在,文老师带你仔细讨论,这背后的学问。

首先,你看,这个患者就诊时气短,心悸,爱出汗,脉细,舌有齿痕,这些是不是典型的气虚啊?

同时,她脉象数,舌红少苔,汗出日久,我们可以想见,她肯定有阴虚的一面。

气虚加上阴虚,这是什么症候来着?我在中医课里讲过了,这是典型的气阴两虚。对不对?

那好了。既然如此,治疗的思路里,就得包括补气养阴。

接下来,你再看,她颈部肿大。这个用中医来看,属于典型的痰气郁结。患者发病之初,因为家庭的问题,总是郁闷不快啊。郁闷不快,就肝郁气滞。肝郁气滞,则津液难以疏布,形成痰浊。痰浊和气滞纠缠在一起,搏结于咽喉,形成颈部的肿大。

3.jpg

好了,到这里,治疗思路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出现了。这就是行气化痰散结。

现在,我们把这两部分,往一起这么一加,好了,方子就跟着出来了——

党参9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浙贝9克,橘红10克,法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昆布12克,夏枯草9克,煅牡蛎12克。

这里头,气阴两虚的事儿,交给党参、麦冬、五味子。这是啥配伍来着?是生脉散对不对?党参健脾益气,麦冬和五味子养阴。

接下来,看橘红、半夏、茯苓、甘草。这是啥来着?是二陈汤对吧?橘红理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二陈汤,是治湿痰的总剂。

一个生脉散,加一个二陈汤,好了,这就是治疗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加点肉,润色润色,填上昆布、夏枯草、牡蛎、浙贝母。这些,是软坚、散结、化痰之品。治甲亢,中医人离不开这几味药。有它们在,患者的脖子肿,可以改善。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还是层次清晰,非常易懂的。

其实,这个医案里的患者,代表着相当普遍的一个甲亢患者群体,这就是气阴不足、痰气搏结。这类人的表现是什么,上文有非常仔细的剖析,你要反复多看几次。

4.jpg

对这类患者,中医用生脉散合二陈汤来应对,是普遍的做法,临床多见。文老师把它用科普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非是给这类人开方子。文老师没那个能耐,可以隔空开方。我只是觉得,对这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以及中医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咱老百姓应该学习一点,知道一点。这样,对于我们求医问药,是有帮助的。

另外,我们揣摩这里辨证开方的思路,也会体会到,中医治病很简单。它不过是通过四诊合参,很好地收集到患者的情况,然后总结出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法。最后,把方法进行组合、优化和丰满,一张方子,就开出来了。文老师坚信,我们通过系统而长期地学习,多多少少,会掌握一些这里的规律。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自学成医了?

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日日健康说
发布于 2022-07-22 10:07:07
关于
频道:
中医药0
地域:
全国
标签:
气阴不足
牡蛎
痰气搏结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