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草长莺飞的春天,我们迎来烈日炎炎的夏天。“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这个季节万物繁荣秀丽,但同时也是最炎热,天地阳气最旺盛的季节。而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夏季如何养生防病,顺利度过炎炎夏日。
起居安排
1.夜卧早起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休息时间也应随着日落的推迟而推迟。但夜卧,不是晚睡早起,也不是一味求早,是让人随着夏天日出时间提前而提早起床,这样可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虽然现代生活使人们已很难做到夜卧,但应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2.阴居避暑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应阴居避之。但须注意“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应避免电风扇、空调等长时间对暴露的皮肤或背部的直吹。夏季正确阴居避暑方法应是: “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精神调理
根据五行学说,夏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温补阳气、养心。“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保持愉悦而稳定的情绪,不宜发怒。七情过激皆宜伤心伤内脏,导致疾病的发生。喜乐的心情可宣导心气,使心气外泄,所以应常常喜乐,以求顺心宁意。
饮食调理
1.春夏养阳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季节,天地阳气渐渐充旺,此时顺应自然,摄养补益自身的阳气,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机理。常常怕冷,易感冒的人,在夏天应该少食甚至不食寒凉饮食,多进食补阳温燥之品,如《摄生消息论· 夏季摄生消息》所曰: “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常常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
2.长夏之养脾胃
大自然天地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变化及规律。长夏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故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症状。“湿气通于脾”,气温高、湿气大的时候,更应注重保护好脾胃,饮食宜清淡可口、品种多样,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少食多餐。
3.省苦增辛
孙思邈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季养生应少食苦味补心的食品,如苦瓜,苦菜、苦丁茶等,而适当多吃辛味补肺的食品,如葱、姜、辣椒等。
4.对于因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失衡而出现的内热诸疾,可尝试以下方法调理:
①心火:可常喝绿豆粥,或用白菊花代茶饮; 重者可用莲子加适量冰糖水煎,吃莲子喝汤。
②胃火:实火表现为多食善饥、上腹不适、口苦口干、大便干硬,可用牡丹皮、栀子、淡竹叶泡茶喝;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可吃梨汁、甘蔗汁、蜂蜜等。
③肝火:表现为血压高、头痛剧烈、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易怒、两肋胀痛,川贝母捣碎成末,梨2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④气郁:宜用陈皮、茯苓,水煎服。
夏季养生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饮食摄养上不宜贪凉,宜清淡可口,少吃苦味之物,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