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我们迎来入冬后第三个节气——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日继续缩短,夜逐渐绵长,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雪花飞舞,漫天银色,冰凝雪积,银装素裹,皑皑白雪妆点万物,天地间一片静谧悠然,是冬季独有的浪漫诗意。
在这个节气,气温将更低,白昼也将更短,要重视养生保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大雪节气要会吃
【三个肉】
1. 羊肉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有助益。
2. 鸽肉
俗语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可壮体补肾、健脑补神,且易于消化,非常适合冬季食用。
3. 鱼肉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此时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三杯茶】
1. 黑茶
黑茶可顺肠胃,对于容易积食的冬季肠胃来说,具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同时,黑茶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及衍生物在降血脂、降血压方面有一定效果。
2. 红茶
红茶性甘温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能够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以去油腻。
3. 乌龙茶
冬季,嘴唇干燥脱皮是最为明显的身体反应之一,而乌龙茶不寒不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
【三碗汤】
1. 白胡椒煲猪肚汤
猪肚性温,《本草经疏》说:“猪肚,为补脾之要品”。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所致消化不良及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做法:取猪肚1只,白胡椒30~40粒,生姜3片,排骨150克,腐竹30克。将猪肚内外翻转,加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冲洗干净后焯水,把白胡椒打碎。将上述材料放入适量沸水的锅内,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
2. 蘑菇蛋花汤
大雪后喝蘑菇汤既可以暖胃,又能提升免疫力,帮助远离感冒。蘑菇中的蘑菇多糖还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
3. 白菜萝卜羊肉汤
白菜、萝卜和羊肉都是冬季美味。把羊肉切成片,加入少量姜、葱段,开大火煮沸,除去泡沫,然后再小火慢炖。炖到七八分熟的时候,加入切碎的大白菜和白萝卜片,煮到熟即可。
【三调料】
1. 大葱
大雪节气前后是风寒感冒的高发阶段,这时候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例如大葱。
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
2. 生姜
《本草纲目》里记载:“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意思是,我们可以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切片生姜,在嘴里含着,让唾液慢慢地和姜汁混合,把姜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咽下,这样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气,不受外面风寒的影响。
3. 大蒜
冬天易感冒,大蒜中的大蒜素有助于对抗细菌感染。
专家提示:如果想达到最好的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蒜末。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与空气中氧气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
大雪时节进补要因人而异,勿补益过度,尤其高脂血症、血糖偏高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食。
大雪节气养生“六宜”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养的大好时机。
一宜保暖:大雪节气后,天气寒冷,易受寒邪侵袭,应做好防寒措施,避免人体阳气受损、感寒而发病。重点要注意头部、腹部保暖。“头为诸阳之会”,护好头部,可以更好顾护阳气以御寒邪;腹部的保暖则可以防止寒邪侵袭脾胃、损伤正气。
二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三宜健脚: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四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活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量出汗。
五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六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